欢迎加入法制内参!

法制内参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智慧文化>福地风物丨半片砖瓦十里楼台

福地风物丨半片砖瓦十里楼台

  • 时间:2024-08-10
  •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
  • 作者:佚名
  • 字号:


彭植连 摄

南平

素有“东南山国”“南方林海”美誉。

闽北人民历来注重自然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

木经风雨,石历沧桑,

成就质朴、内敛的闽北建筑,

于自然之中长成绝代风华,

呈现理性与节制之美。


1



《长桥》

张亢(宋)

云收雾霁水风高,

百丈虹桥气势豪。
疑是玉龙藏爪距,

潜来江上看波涛。




“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

廊桥上建有桥屋,俗称“厝桥”;

因形似彩虹,又称虹桥。

建于“水尾之处”,

以补溪流形成之风口,

保一隅之风水。


顺昌县华阳山九龙桥(吴仁明 摄)

顺昌县文昌桥(陈光辉 摄)

松溪县五福桥(王大伟 摄)

武夷山市余庆桥(衷柏夷 摄)


石砌拱券,木构桥体,

砖雕砌筑,灰塑嵌花,

花鸟瑞兽,嵌于屋脊,

古朴而又风雅。






王大伟、吴岳磊、吴仁明 摄

2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梦里水乡芳绿野,

玉谪伯虎慰苏杭。




闽北传统民居,

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

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规模宏伟,布局严谨。


武夷山市下梅村(汪炳奎 摄)

顺昌县埔上镇(余少雄 摄)

建瓯市郑魏村(吴震 摄)


马头墙特指民居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檐砖端部砌置形态各异的“马头”。

坐吻式、印斗式、鹊尾式,

依托人民健康平安、辟邪除灾、

光宗耀祖的美好期盼。

多檐变化、高低起伏的马头墙,

视觉上产生“万马奔腾”之感,

有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


黄延英 摄
顺昌县摄影家协会 供

3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宗祠脱胎于宗庙,兴起于宋代,

受朱熹理学思想影响深远,

倡导“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念。

体现在逐级上升的地面设计,

建筑特点严格均衡对称、前松后紧、

上开下关、深高宽大,

更显雄峙壮观、庄重肃穆。


武夷山市五夫镇古祠堂(龚晓辉 摄)

顺昌县元坑镇古祠堂(吴仁明 摄)


砖石木,还是雕刻艺术的载体。

闽北传统建筑

吸纳徽派无宅不雕花的理念,

远处,看似朴素的白墙黑瓦 ;

走近,却是华美的雕刻世界。

栋梁、飞檐、斗拱、

雀替、花窗、门楼,

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闽北有着源远流长的书院文化,

因此古民居、古宗祠内

常设有书院或读书厅。

文学气息也展现在精美雕饰中,

其题材繁多,内容丰富,

有出将入相、渔樵耕读、辈辈封侯等,

其历史渊源多来自

《诗经》《楚辞》《礼记》等典籍。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龚劲松、宋陈捷、陈新民、罗嘉炜、陈孟杰 摄


4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楼阁”泛指二层及以上

带有楼梯供人登临的多层建筑。

楼与阁多为砖木石结构,

构架形式有井重屋式、平坐式、通柱式等。

在局部形象上,

各式出跳斗拱和斜撑,平座勾阑纹样,

各层窗扉棂格,屋脊起翘与装饰,

尽显古色古韵。


武夷山市天游观(翁培义 摄)


顺昌县文昌阁(吴仁明 摄)

建瓯市白鹤亭(蒋文华 摄)




毛惠琳、黄梦雪、吴雅倩、陈孟杰 摄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体现劳动人民对居住环境使用的朴素需求,

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

闽北人民倚木而栖、磊石为居,

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除了承载美观与使用功能的高度统一,

更体现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的哲学意蕴。


供稿丨南平市纪委监委、顺昌县纪委监委

文字丨陈畅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4-07-15/12752922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制内参 fz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