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赤峰市宁城县司法局、公安局“两所”联动工作会议部署,小城子司法所、派出所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制度机制,以“六联一创”为载体,深入推进“两所”联动业务,打造平安小城子。
一、治安联防。一是在重要时间节点,对重点信访人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研判去向,形成了“两所”信息共享、联合出警机制,在实施稳控中凝聚成了合力。二是对上级部门来镇里调研、考察、走访等情形,结合随时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判,“两所”首先勘探行程路线,排查隐患,布防路口,应对随时出现突发问题,制定应急预案,牢牢扎紧治安联防的大门。
二、矛盾联调。司法所调解员与派出所干警共同出警矛盾纠纷现场,及时掌握事件起因,弄清孰是孰非及案情发展与走向。在调解案件中,情绪的变化左右着调解结果的成与败,过度强硬和过度柔和都会使调解工作走进死胡同,而警员的刚性执法必须由调解员的柔性调解作补充,从而形成刚柔相济的调解“妙方”,达到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最佳效果。
三、重点人员联管。为了让辖区内的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重点信访人达到思想稳定、活动正常、服从管理的目的,司法所在接管到矫正对象、刑释人员后,及时与派出所建立监管帮教档案台账,吸纳村干部及亲属成员共同参与、协同负责,使重点人员既有人掌控,又有人管理,还有人帮扶,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监管网络,几个月来,辖区内解矫对象、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重点信访人没有出现越级上访现象。
四、民生联援。司法所与派出所结合脱贫攻坚、产业项目、扶危济困等方面民生事项,努力做到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坚持应援尽援,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两所”共同制定了“问题人员”台账,即在矫对象、解矫人员、服刑人员、刑释人员、“三无人员”等遇到实际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打通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平安小城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社会风险联控。一是推进法律“六进”,将社会风险降到最低。“两所”干警被辖区学校聘请为法治副校长,每个季度进校园普法,把法治工作从娃娃抓起落到实处。“两所”干警划片包村、包企业,每个季度“两所”干警进村、进企业宣讲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二是“两所”联合出警,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并作出合理解释,对于煽动闹事者给予严厉打击。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更加和谐。
六、队伍联建。司法所、派出所每月召集在一起分析总结上月辖区不稳定因素动态,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缺点,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每个村的治安员与调解员,在村法务室研判所属村的突出问题,实行月例会制度,发现问题统一报到“两所”,为“两所”持续发力提供经验保障。队伍联建,使调解工作形成合力,信息资源共享,降低后期调解“成本”,减少当事人在发生纠纷案件后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烦恼,提高解决纠纷案件的整体效率。
七、创建平安小城子。司法所与派出所的有效联合,为创建平安乡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所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以人民为中心层面上,用辖区内群众是否对两所工作的满意度作为创建工作的奋斗目标,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氛围,在两所联动的模式运行下逐渐形成。
来源:内蒙古掌上12348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法制内参 fzncl.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