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近日,文昌中学34名学生受邀到文昌市人民法院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近距离观摩庭审,参观少年家事法庭……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文昌市人民法院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法院开放日的亲身体验与庭审观摩的真实感受,将法治理念深植青少年心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少年。一系列举措,不仅为青少年点亮了一盏法治前行的明灯,更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官助理程婉婉为学生们介绍少年家事法庭圆桌审判的独特形式。(文昌法院供图)
庭审观摩一次直观的法治教育体验
12月4日,来自文昌中学的34名学生,怀揣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与对正义的深切期望,步入文昌法院,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观摩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于一起复杂而具有教育意义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旨在通过真实的司法实践,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们提供一次直观、深刻的法治教育体验。
随着法庭内沉稳有力的法槌敲击声,庭审正式开始,法庭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异常珍贵且紧张有序。从检察官宣读起诉书,到辩护律师据理力争,再到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充分展现了我国司法体系的公正、公平与高效。
庭审过程中,学生们屏息凝视,他们不仅被法庭上激烈的辩论所吸引,更被法官那冷静、客观、公正的审判态度所折服。这场庭审,如同一部生动的法治教育片,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与力量,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庭审结束后,法官助理林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场深入浅出的法律知识讲解。他结合庭审实例,详细剖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同时,还就如何增强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等方面给学生们进行指导。这些讲解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法律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
此次示范庭审,就是一节鲜活的“法律课堂”。学生们目睹了庭审的规范与严谨,亲身体验到了法庭上那既紧张激烈又张弛有度的独特氛围。通过近距离观察与思考,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庭审流程与司法程序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学生们表示,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努力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法院一次生动的司法探索之旅
观摩庭审结束后,一堂更为深入、全面的法治教育课也随之开始。法官助理程婉婉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文昌法院,开始一次探索法院内部运作机制与司法实践的学习之旅,并向大家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
学生们被引领至法院的立案大厅,了解到立案大厅是司法程序的起点,承担着接收案件材料、审查立案条件、提供法律咨询等职能,更是法院与民众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通过实地参观与亲身体验,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立案大厅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提升司法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程婉婉向同学们讲解了宪法的相关知识,强调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以及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保护、国家机构设置、司法独立等方面的内容,讲解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保护,普及了宪法中关于国家机构职责、权力运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让同学们对国家的政治体制与权力架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随后参观的少年家事法庭,更是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了解到这是法院专门为未成年人及家庭纠纷案件设立的审判场所,通过更加人性化、专业化的审判方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
在这里,学生们目睹了少年家事法庭圆桌审判的独特形式,了解到法官、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围坐一桌,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法院干警向同学们阐明,圆桌审判不仅有助于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更能在审判过程中融入教育引导,真正做到寓教于审,让法律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据介绍,文昌法院将结合“护苗”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以司法保护促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协同联动、融合发力,共同把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防治“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落到实处。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法制内参 fzncl.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