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法官,您对我的案子费心了,我终于有了工作!今后我一定好好开车,早日偿还欠款,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一位中年男人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流下眼泪……这是怎么回事?
张某与王某系朋友关系,因张某的母亲被检查出患有疾病,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张某无力支付,于是向好友王某借款20万元。后王某多次向张某催要,张某均未按期偿还借款,王某遂诉至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要求张某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审理后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该案进入了执行程序。
为妥善化解矛盾,执行法官接到案件后立即前往张某家中走访调查,了解案件情况。张某一开始对法院工作人员到来表现的极其抗拒,所言所语都是对未来的绝望。法官并未放弃,在耐心询问与真诚沟通下,终于打开了张某的话匣子,原来在母亲治疗期间,张某在驾驶货车的过程中和他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严重受伤,张某为了支付本次事故的医疗费用,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车辆变卖,筹够了对方的治疗费用,却导致无力偿还本案的欠款。
考虑到张某的实际情况,法官认为他只是暂时的执行“失能”,并非恶意失信被执行人。因此,法院并未马上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选择“对症下药”,从实际出发制定执行方案。考虑到张某如今待业在家,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在鼓励张某积极就业的同时,法官主动和本案申请人王某联系,询问其能否帮助张某找份工作,实现共赢。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终于互谅互让,最终张某前往王某亲属家红砖厂开货车拉砖,每个月工资一部分偿还欠款,一部分用于补贴家用。法官亲自将张某送到红砖厂,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进入红砖厂后,张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工作上勤奋踏实,再加上开车技术过硬,赢得了红砖厂同事的一致认可,还在工作三个月后涨了工资。张某表示要更加努力,早日偿还欠款,再自己存点钱,重新买台货车,为儿子以后上大学准备学费。
面对张某的生活困境,宽城法院没有“机械执行”,对张某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而是走进被执行人张某的生活,秉持“善意执行”的理念,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燃起了新的希望。今后,宽城法院将继续以保障胜诉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为工作重心和主线,贯彻善意文明执法宗旨,努力寻求案件化解最优解,彰显新时代的司法温度。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法制内参 fzncl.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