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制内参!

法制内参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群众监督>警惕以装修为名的合同诈骗犯罪

警惕以装修为名的合同诈骗犯罪

  • 时间:2024-05-02
  • 来源:河北省公安厅
  • 作者:佚名
  • 字号:

  河北法治报讯(记者张志青)市民找装修公司装修房屋,本以为会有“亮眼”的惊喜,而结果却是“傻眼”的惊呆,装修公司的家装成了假装。这不,就有市民落入骗子的陷阱。日前,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发出提醒,警惕以装修为名的合同诈骗犯罪。

  承德市民姜某满怀拎包入住的喜悦,以为是定制式独具一格的惊喜,推开家门一看却傻了眼:房屋不仅没有装潢得美好,而且一片狼藉。几个月前,他在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交了20800元装修款定金,装修公司承诺装修后拎包入住。但几个月后姜某来到施工场地查看,发现仅有部分地面开展施工,完全没有按照合同履约。随即姜某拨打装修公司电话,发现无人接听,装修公司已人去楼空。

  我省公安经侦部门侦查发现,不法分子打着“整装全包”“免验收”“拎包入住”的旗号,借装修为名进行合同诈骗,在骗得受害人缴纳定金后随即卷款失联。此类犯罪欺骗性强,不易鉴别。

  据介绍,此类犯罪有三个特点,欺骗性强,不易鉴别。犯罪分子往往会注册线下实体商户,以报价低、可信度高等优势骗取受害人信任,犯罪手法不易识别。犯罪成本低,完成速度快。犯罪分子仅需利用线下实体门店和雇用店员,即可骗取受害人定金。隐蔽性强,涉及范围广。因装修工程具有时间周期长的特殊性,消费者发现自己蒙受损失往往在几个月后。不法分子有机会利用此时间段诈骗更多受害者,严重侵犯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

  本案中,姜某没有认真考察装修公司施工资质,轻易相信装修公司承诺的“拎包入住”,几个月期间没有实地查看装修工程进度,待到合同履约期满才去查看,使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有机可乘,看似前期的省心却让后期的闹心买了单。

  警方提示: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的装饰公司签订房屋装修合同,查看相关资质证明,合同条款内容要清楚、具体、详尽,根据装修阶段约定付款方式及金额、明确装修时限和违约责任等,并按期查验工程进度和质量,以免出现漏洞,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原文链接:http://gat.hebei.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3725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制内参 fznc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43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