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社会民生建设专题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邀请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体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宗霞主持会议。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姜山就“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社会民生建设发展情况做介绍:
“十三五”时期,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关心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省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民政事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民政事业发展的成效,是全省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全省民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强化使命担当,奋力攻坚克难,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统筹疫情防控和民政工作,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通过持续努力,促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
一、牢牢兜住脱贫攻坚底线。民政工作承担的兜底保障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之一,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十三五”期间,我们强化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方面的有效衔接,广大基层干部不舍昼夜、不辞辛劳,走进千家万户仔细比对排查,确保兜准、兜住、兜牢底线,特别是对老年人、未成年人、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反复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共1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有关专项政策,为30余万困难群众提供低保等后续扶持,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121个,组织动员社会组织、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力以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先后出台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20多个政策措施,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目前,全省城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分别为不低于7680元、4500元,比2015年增长60%、94.6%;特困人员月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不低于832元;全省5年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金560亿元,年均有430万困难群众获得经常性生活救助、85万人次获得临时性生活救助。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发使用“一部手机办低保”,实现低保申请、查询、管理等“掌上办”,群众申请办理低保的时间大幅缩短,实现办低保“不求人”、“不出村”,经按规定及时审核审批后,通过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救助资金“社银一体化”系统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第一时间提供救助,全程加强监管,实时提供帮助,真正便民利民。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快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成儿童福利机构47个、儿童之家1.4万余个,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841名、村(居)儿童主任14945名,将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等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980元和1280元,较2015年分别提高13.2%和22%。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2.49亿元,年均惠及73.53万残疾人;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全省年均救助2.8万人次。
三、加快发展基本社会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云南省有老年人692万,占总人口14.24%,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政策文件,努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省政府连续9年将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纳入10件惠民实事,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26.8亿元,建成和在建养老机构1168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81个,养老床位较2015年增长46%。建立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惠及91.3万高龄老年人。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坚决守住养老机构安全底线。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强化服务,积极做好婚姻登记工作,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惠民殡葬。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健全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管网络,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引导社会工作深入基层,全省7.39万社会工作人才中,有3.05万人直接在农村一线服务。区划地名等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出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四、为弱势群体牢牢守住疫情防护墙。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者把老年人、孤儿、困难群众等身体最弱、最易受感染的民政对象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最有力的防控措施,迅速出台防控指南,加强防控演练,全员奋战加班值守,保障了全省养老、儿童、精神卫生等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零病例、无感染。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对受疫情影响的23.3万人次第一时间雪中送炭,给予临时救助,送上党委、政府的温暖。做好社区防控指导工作,动员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守严守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防线。有序组织民政服务机构恢复服务秩序,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场所及救助站稳妥安全有序提供服务。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并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募捐、行业倡议、志愿服务等活动。
“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殷殷嘱托,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云南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我们的民政力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法制内参 fzncl.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