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法制内参!

法制内参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今日关注>COP 15云南省筹备情况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

COP 15云南省筹备情况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

  • 时间:2020-12-04
  • 来源:
  • 作者:
  • 字号:

  12月4日下午,在海埂会堂召开“COP 15云南省筹备情况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COP 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就COP 15云南省筹备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等相关工作进行发布。会议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宗霞主持。

图片 1

  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向世界发出的“春城之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党组会议精神,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COP 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于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举办。

图片 2

  COP 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高正文简要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及云南筹备工作有关情况。


  一、COP15将是《公约》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有5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2019年9月3日,生态环境部与《公约》秘书处共同发布了COP15大会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二是级别高,国家领导人、部长以上高级别官员将莅临会议,预计上百人。

  三是规模大,COP15大会包括正式会议、边会和展览三个部分(正式会议又包括高级别会议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和遗传资源议定书3个缔约方会议;边会有300-500场;展览200-400个,包括《公约》秘书处宣传教育和公众意识博览会、里约公约展区、科学创新博览会和展区,中国展和云南特色展),还有8个平行会议(生态文明论坛、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第七届地方和次国家政府峰会即城市峰会、青年参与、商业和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女性性别倡议、科学论坛、非政府组织论坛等)。届时,将有196个缔约方、联合国有关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等官员参会,预计达万人。

  四是会期长,标准会期两周,前后近一个月。原定于2020年10月在昆明召开,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延期至2021年5月17-30日,地点不变。

  五是影响深远,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但逢十年的大会尤其重要,COP15大会将确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2021—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展望205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愿景,国际社会对COP15大会的召开充满期待,都希望能通过一个兼具雄心、务实和平衡的2020年后框架。

  

  二、COP15大会会标内涵解读

  2020年1月9日,生态环境部和《公约》秘书处发布了COP15大会会标,其内涵可通过“五个一”来解读:

  一个星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所有生命共有的家园。

  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

  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休戚相关、生死相依、兴衰与共。

  一个富有中华文化的图腾——甲骨文、印章、剪纸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国宝熊猫是友谊的使者;美丽孔雀祈祷着吉祥、幸福;梅花代表当代人直面困难、勇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

  一粒种子——种子孕育着生机、寄托着希望,国际社会期待并坚信COP15大会成果必将润泽万物生灵、惠及子孙后代!

  

  三、云南省筹备办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介绍

  按照国家执委办要求,云南省主要负责承担COP15大会及相关会议会务后勤、建好大会网站、做好外事礼宾和安保工作、保障高会举办、办好平行活动和展览边会、搞好新闻宣传等8个方面的任务。按照相关要求,省筹备办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工作方案。按照《东道国协议(草案)》和国家执委办要求,省筹备办充分借鉴国内外举办大型国际性会议的成功经验,先后制定了《工作规则》《财务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总体工作初步方案和14个部具体工作方案。

  (二)加强沟通协调。省筹备办与国家执委办、《公约》秘书处建立了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今年以来,已先后十余次召开双边、三方视频会议,多次赴京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及时跟进掌握筹备工作动态和最新要求,有效解决筹备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初步完成预算编制。按照统筹兼顾、绿色低碳、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的原则,对照《东道国协议(草案)》和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预算,优先保障大会筹备刚性支出和重点任务。

  (四)做好会议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初步确定了COP15大会会场功能区设置,绘制了会场平面图。根据联合国“气候中和”政策和《东道国协议(草案)》相关要求,编制完成了《COP15碳中和行动工作方案》并启动相关工作。

  推荐了兼顾高中低档的酒店44家,共1.5万个房间,开展了酒店排查及提升改造工作。对推荐酒店、场馆及周边餐饮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及提升改造,完善食材溯源体系,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制定了《COP15运输服务保障与运力保障方案》,拟定了交通运行线路方案。根据绿色办会的要求,准备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的大巴、中巴以及小型车辆作为大会服务保障用车。

  加快推进昆明智慧城市建设,已完成9000多个5G基站建设,基本实现大会场馆、地铁站、高铁站、机场、会议酒店、主城区5G网络覆盖。

  拟定了会场服务和志愿者岗位需求,明确了志愿者服务性质、岗位职责,开展了大会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人员储备。

  (五)充分展览展示。编制了《COP15云南特色展览展示大纲》,正在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室内展资料。完成了COP15会标Logo动漫演绎作品设计制作和吉祥物遴选。正组织实施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和宝丰半岛湿地室外展项目。

  筛选推出以春城花都、民族文化、养生康体等旅游产品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100余条,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大力推动景区、酒店智慧化等建设。

  (六)承办好3个平行活动。在8个平行活动中,云南参与共同承办“生态文明论坛”“自然与文化峰会”和“城市峰会”3个平行活动。经多次对接国家执委办,初步拟定了活动方案。

  (七)搞好新闻宣传。组建了新闻宣传工作专班,拟定了宣传总方案。发布了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对接学习强国云南平台运维团队,发布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特点优势、保护成果等内容;启动了“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

  (八)确保安全。制定了COP15安保方案,全面部署大会安保各项工作。按照疫情防控对会场布置、酒店住宿、餐饮卫生等的要求,提出了COP15初步防疫方案。

  (九)提升城市品质。昆明市按照国际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开展了以“四化”(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四治”(治乱、治污、治差、治堵)为重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强化对交通主干道、会议场馆、酒店周边道路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设置立体花坛,美化昆明城市环境,营造“春城花都”氛围。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做好大会筹备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组委会、执委会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绿色、热情、节俭、适度”的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展示,把COP15大会筹备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进一步优化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对照《东道国协议(草案)》,按照国家执委办要求和办会需求,优化、深化、细化总体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筹备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实行地方和部门责任制,确保大会圆满顺利召开。同时,认真做好“生态文明论坛”“自然与文化峰会”“城市峰会”3个平行活动的承办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展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及惠益分享方面取得的成果。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高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树立新形象,落实绿色安全智慧办会理念。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服务大会,积极研究无纸化办会相关方案,切实落实绿色办会要求。加快推进5G信号在大会会场、重点接待酒店、重点景区、主要交通场所等全覆盖,建设一批智慧交通、智慧安保、智慧应急项目等。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介绍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具体体现为4个率先和3个创新上。

  一、率先在全国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

  2004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2005年启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112个保护对象。“十三五”以来,全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等67种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滇金丝猴从2000年的14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在云南省越冬黑颈鹤从1996年的16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

  二、率先在全国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

  为有效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问题,1993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2010年率先启动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完善补偿机制,并于2014年实现了省域全覆盖。2014年以来,共核定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案件13万余件,兑付保险金2.97亿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群众损失。

  三、率先在全国开展国家公园新型保护模式探索 

  1996年,云南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国家公园新型自然保护地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颁布了中国大陆首部国家公园地方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出台了中国大陆第一批国家公园管理政策与建设标准,形成了国家公园建设的云南模式,贡献了云南智慧。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保护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统筹发挥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四、率先在全国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云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将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分别明确为正处级和副处级,人员经费统一纳入转移支付预算。2015年底,省编委逐一批复了林业系统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编制,全省新增44个处级机构、1425个省级编制,切实理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夯实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

  五、创新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为切实维护好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2006年以来,云南加强与老挝、缅甸、越南等毗邻国家联合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了面积约20万公顷的“中国西双版纳—老挝北部三省跨边境联合保护区域”;举办了“中缅森林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论坛”“中缅边境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研讨会”“中缅林业合作组第一次磋商”;与越南签署了边境林业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合作协议;加强与泰国、柬埔寨合作共享。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澜湄合作”新亮点。

  六、创新开展林业科技“双十行动”

  创新开展林业科技“双十行动”。以热带雨林、干热河谷、高原沼泽湿地等10个重要生态系统和云南松、思茅松、沉香等10个重要树种为重点,出台“双十行动”林业科技专项规划,科学开展保护和利用。建立了15个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定位站。“十三五”以来,列入国家林草局成果管理库科研成果160个,3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推广林业优良品种和技术234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33个,“云南核桃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获2018年度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七、创新建立较为完备的林业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为促进云南林草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目前,已建立各类林木种子生产基地5551个、82.8万亩。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8个。建成重点种质资源库16个,收集乡土树种800余种、近万份,初步建成了云南特色乡土树种保障性苗圃体系。审(认)定林木良种810个,审查授予注册登记植物新品种581件。收集核桃种质资源2005份,建成了全球保存深纹核桃种质资源数量最多的基因库。建立了镇沅千家寨、双江勐库等13处野生茶树和古茶树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和保护点。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持续增加,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已成为中国大叶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基地和世界大叶茶树资源保存数量最多的资源圃。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2021年5月在昆明召开。COP15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大会,对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会落地昆明举办,是云南向世界展示独特魅力,进一步扩大海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机遇。近年来,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最美彩云南”,坚定不移地走出了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制内参 fznc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43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